“不行就告他!”
这句话,你是不是也经常挂在嘴边?或者,在某个被欠款搞得焦头烂额的深夜,狠狠地在心里发过誓?
听起来真解气,对吧?仿佛只要把对方拖到法庭上,正义就能伸张,白花花的银子就能回到口袋。
我叫老马,跟钱和合同打了几十年交道。今天想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把打官司当成救命稻草,是生意场上最大的错觉。
我见过一个做建材的老板,王总。为了一笔80万的货款,跟对方拉扯了小半年。最后忍无可忍,一纸诉状告上法庭。请律师、跑法院、准备材料,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,期间他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,不算钱,都够他再做几百万的生意了。
判决下来那天,王总赢了,判对方全额支付货款加利息。王总请团队吃了顿大餐,以为这事儿就算了了。
结果呢?对方公司账上没钱,法人两手一摊。申请强制执行,发现对方早就把资产转移了。最后官司是赢了,王总拿到手的,就是一张被他自己攥得皱巴巴的“法律白条”,外加一肚子憋屈。那80万,至今还是墙上的一张画。
你可能会说,这是点儿背。
不,在我看来,这不是点儿背,这是大多数“法庭见”的最终归宿。
打官司,你以为的成本是律师费,但真正的成本是:
时间成本: 一场官司短则数月,长则数年,你的黄金发展期就耗在这了。
心力成本: 跟对方斗智斗勇,跟律师反复沟通,跟法院来回拉扯,你还有多少心思搞经营?
关系成本: 一旦对簿公堂,就是彻底撕破脸,一个客户,一条路,就这么断了。
机会成本: 你耗在这里的每一分钟,都可能是别人抢占市场的机会。
算清这笔账,你就会明白,打官司,是下下策。赢了,你可能也输了。
那怎么办?钱就不要了?
当然不是。
我推崇一句话,叫“上医治未病”。用在生意场上,就是真正的高手,从不把精力花在“治病”(打官司)上,而是花在“预防”(风险管控)上。
你今天收不回来的每一笔钱,病根儿,早在签合同前就埋下了。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当初会选他合作?除了他报的价,你还了解他什么?
那份你可能看都没看就签字的合同,里面的付款条件、违约责任,真的能保护你吗?
从发货到催款,你的每一步动作,是把他逼向了“还钱”,还是“赖账”?
这些,才是问题的核心。
一个健康的生意,钱应该是顺顺当当地流回来,而不是你声嘶力竭地喊回来。
从今天起,我建议你换个思路。把花在“怎么去告他”上的心思,转到“怎么从一开始就不给他赖账的机会”上来。
我就是老马,一个主张不打官司,帮你把生意做明白的人。如果您认可我的观点,欢迎添加我的微信:magangxj
从下一篇开始,我会跟你具体聊聊,那些不打官司也能让钱回来的“招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