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连公司股份该怎么分都没想明白,那恭喜你在合伙人眼里,你可能就是个“免费打工的创始人”。
不信?来听听王总的故事。
资源很诱人,但股权一分你就输了
王总是一个营销公司的创始人,5年前开始创业,做出了行业口碑,也积累了一批资源和团队。
最近,他打算启动一个新项目,找我做股权结构咨询。
他和一位老朋友齐总打算合作:王总负责运营,公司日常操盘全部由他负责;齐总不参与运营,但能引入一些优质资源,比如大型品牌客户。
他们商定的方案是:
王总持股40%,齐总持股60%。齐总理由是,他的资源可以立刻带来现金流。
双方还约定:谁引进的客户,谁拿6成收益,另一方拿4成。
公司计划存续两年,到期就解散。
王总有点犹豫,所以来问我:“李律师,这个股权方案靠谱吗?”
这类“资源换股权”的故事,我见过太多。很多创业者一开始被资源吸引,最后却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,甚至被踢出局。王总的情况,已经踩在风险的边缘。
真正的陷阱,不在资源,在控权
我没有急着否定,而是先问王总几个问题:
“你觉得这个公司,未来最大的价值来自哪里?是齐总的资源,还是你的运营能力?”
王总想了想,说:“当然是我的运营,公司后续的产品、团队、客户维护都靠我。”
我点点头,又问:
“如果两年后,这个公司发展得非常好,你希望继续做大,还是按照协议解散?”
王总沉默了几秒,说:“如果公司做起来,我肯定想继续,但如果齐总不同意,我也没办法。”
我把问题摆在桌面上:
“你现在只有40%股权,两年后如果齐总不同意解散,公司就无法注销。届时,你还是得全职为这家公司操心,却没有决策权。你愿意吗?”
王总的脸色逐渐凝重。
我继续指出方案的四大隐患:
1)资源≠控股权:齐总不出钱、不运营,只提供资源,却拿60%股份。而王总全职操盘,未来还会引入更多资源。为什么齐总的贡献值60%?
2)股权不该绑定短期合作:既然双方约定按客户来源分成收益,完全可以用项目分润的模式合作,没必要成立公司、绑定股权。短期合作用股权换资源,容易埋下治理隐患。
3)创业愿景不一致:王总想做长期事业,而齐总只想做两年。一个想做大做强,一个想赚快钱退出,价值观不统一,股权结构必然混乱。
4)缺乏退出机制:两年后若齐总不同意解散,公司无法注销,王总被困在公司,失去重新创业的主动权。
股权想明白,才能做自己公司的主人
经过一番深入沟通,王总意识到这套股权方案的问题。最终,他选择放弃与齐总的合作,重新组建团队,整合自己的资源,成立了由自己控股的新公司。
新公司成立后,王总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,团队士气高涨,半年内拿下3个大单,现金流稳健。这一次,他终于是自己事业的主人,不再担心被“架空”。
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被眼前的资源和机会迷了眼,却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:控制权。
记住一句话:
股权分不好,辛苦创业十年,也可能只是替别人打工。
如果你也正在创业,或遇到了股权分配的难题,不妨先来做一次“股权体检”。早点发现问题,才能避免将来付出惨痛代价。
点击下方二维码,预约一次股权咨询,让我帮你守住公司控制权。
点击下方图片查看作者
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