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这周我接待的第三个因为合伙人纠纷而来咨询的创业者了。这位老板名叫小王,三年前和发小一起创业开了家科技公司。当时两人意气风发,承诺要做一辈子的好兄弟。但现在,他的发小占股45%,每个月准时领工资,却早已对公司的发展不闻不问。更要命的是,公司最近要融资了,投资人要求所有创始人必须全职在岗。这位发小既不愿意全职回来,也不同意稀释股份。"早知道当初......"小王坐在我对面,欲言又止。作为一名专注股权领域十余年的律师,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案例。数据显示,超过80%的创业公司倒在了合伙人纠纷上。选对合伙人,你就赢在了起跑线上;选错合伙人,创业就废了一半。很多人觉得,找合伙人就像找对象,靠的是缘分和感觉。因为合伙创业,比结婚还要谨慎。离婚还能净身出户,但合伙闹掰,你可能连裤衩都保不住。第一,合伙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复杂。既是朋友,又是生意伙伴;既要合作共赢,又要利益分配。一旦处理不好,很容易从"亲如一家"变成"势不两立"。第二,创业公司的股权关系一旦确立,就像一道生死符,想改很难。我见过太多案例,明明某个合伙人已经对公司没有任何贡献,但因为当初股权分配不当,反而成了公司发展的绊脚石。第三,创业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,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。从公司战略到具体执行,从资金使用到团队管理,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成为导火索。所以,不要觉得找个靠谱的合伙人很容易。创业不是一起喝个咖啡、吃个饭就能决定的事情。在我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中,发现创业者在选择合伙人时,经常会掉进这四个坑:但你要知道,能力再强的人,如果性格不合,也注定做不了你的合伙人。我见过太多案例,技术大牛和营销高手强强联手,却因为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巨大差异,最后反目成仇。很多人觉得和多年的好朋友创业,不用签那么多协议,不用想那么多"万一"。这种想法极其危险。记住,商业的本质就是利益。当利益和感情发生冲突时,感情往往是最脆弱的。我的建议是:该签的协议一份都不能少,该约定的条款一条都不能漏。创业初期,大家都热情高涨,承诺要一起打天下。但你得想想:很多创业者在分配股权时特别大方,觉得多分点股份就能让合伙人更有动力。但问题是,你有没有想过:记住,股权不是糖果,而是责任的体现。没有与之匹配的责任和约束机制,再多的股份也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。
从我经手的上千个案例来看,靠谱的合伙人必须具备这三个特质:不要小看价值观的差异。有的人认为公司要稳扎稳打,有的人觉得要抢占市场不计成本;有的人觉得要给员工最好的待遇,有的人认为要把成本压到最低......这些分歧看似小事,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。我经常建议创业者:在选择合伙人之前,先列一个"价值观清单",把你认为最重要的10个价值观写下来,让对方也写一份,然后比对。如果核心价值观能对上7条以上,这个合伙人才值得考虑。这是我听过最有意思的一段对话。确实,一个好的合伙人,不仅要有过硬的能力,更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。最理想的合伙人组合是:能力互补,但目标一致。比如技术大牛+营销高手,或者产品达人+管理专家。这样的组合才能让1+1>2。创业就像坐过山车,有起有落。真正的合伙人,是能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和你一起扛的人。我见过最极端的例子是:一家公司资金链断裂,CEO连续三个月没发工资,但他的合伙人不仅没有离开,反而把自己的积蓄都投了进来。这才是真正的合伙人。记住:合伙人不是普通员工,他必须有"这是我自己的事业"的认知,而不是"我只是来帮忙的"的心态。
在正式确定合伙关系之前,你必须和潜在的合伙人把这5个问题谈清楚:作为律师,我建议你用一个月的时间,通过以下步骤来考察潜在的合伙人:记住:这不是不信任,而是对双方负责。宁可多花一个月时间考察,也不要急于确定关系。不要等到有了矛盾才想起签协议。最好的时机是在大家还保持理性和友好的时候,把该签的协议都签了。至少要包括:股东协议、保密协议、竞业限制协议。预留10-15%的股份作为期权池,用于未来的团队激励。这样可以避免后期的股权稀释带来的矛盾。从一开始就要有留存证据的习惯。重要的口头承诺要形成书面,关键的会议要有记录,重大决策要有书面确认。记住:选择合伙人就是选择未来。与其在事后找律师打官司,不如在事前多花点时间慎重选择。毕竟,优秀的合伙人是创业路上最宝贵的财富,但错误的合伙人,却可能是你创业路上最大的绊脚石。祝各位创业者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,一起实现梦想。
50问解决你的所有疑惑!添加微信,免费领取《新公司法50问》